心理

卫蓝·决策心理学课:讨好型人格:想拒绝却不会不敢时怎么办?

海量课程会员免费看,点这里在线咨询广告

本课程是由心理学大V,同时也是心理学研究人员的卫蓝担任主讲人,告诉我们怎么才能做对每一个决策,不踩坑,不后悔,不纠结。

人的一生由无数个“不起眼”的选择组成,只有做对足够多的选择,我们才可能过上想要的人生。


以为为本课程第二十一讲的内容:讨好型人格:想拒绝却不会不敢时怎么办?

海量课程会员免费看,点这里在线咨询广告

本期内容 本课重点:

1.取悦他人的3 种好人类型。

2.避免成为“滥好人”的3 个技巧。

本期文稿:

你好,我是卫蓝,欢迎来到我的决策心理学课堂。

今天是我们场景分析篇的最后一节课,我们要讲的主题是,讨好型人格:想拒绝 却不会/不敢时怎么办? 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认可,并且自己也可以感觉良好, 觉得自己的价值被肯定了。但是也有的时候,我们自己有很多要做的事情,可是 别人请求我们的帮助,我们本来应该拒绝的,毕竟真的忙不过来。但是不知不觉, 糊里糊涂,我们最后还是会答应对方的请求。

为什么在明知道该拒绝的情况下,还是不好意思拒绝对方呢?这实际上是一种讨 好型人格。 斯蒂芬·平克在其著作《心智探索》中有说到这么一个观点:动物会对那些能够 伤害他们的,亦或是能帮助他们的事物表示顺从。过度讨好他人的本质就是这种 想法的极端。讨好者过于渴望通过对他人好来获得别人的正反馈,以及避免他 人的拒绝、抛弃和愤怒带给自己的伤害。 在《取悦症:不懂拒绝的老好人》一书中,作者布莱克将讨好者取悦他人的根源 分为三种,分别是认知型、习惯型以及情感逃避型。

接下来,我们一一认识这三 种取悦他人的类型。 第一种是认知型“好人”。 偏认知型的讨好者有更多“应该”的想法——他们认为自己对别人好,别人也应 该对自己好。当我们对一个人好时,如果对方没有给予我们一定的反应,那么一 般人是停止自己的付出。而讨好者的想法是:别人之所以没有对自己好,是因为 自己对别人还不够好。总结起来就是: 正常人的行为模式是,我对别人好→别人没有反应→停止付出 讨好者的行为模式是,我对别人好→别人没有反应→对别人更好 讨好者的这种“应该”的思维让他们更为苛求自己,让自己付出更多。但现实往 往是他人会因为各种原因对你冷漠和保持拒绝。这个时候讨好者更容易感到无 能、内疚和失败。 第二种是习惯型“好人”。

从行为的角度看,我们会养成一个习惯,是因为这个习惯能够让我们适应一种环 境。讨好者的讨好行为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适应环境。正如有的人通过生气让身 边的人让步,讨好者则通过讨好身边的人以获得其他的帮助,亦或是避免伤害。 这种行为模式可能是在某种环境下培养而成,比如在较权威或暴力的家庭,孩子 为了得到认可和避免伤害,进而慢慢变得极为顺从。当环境改变时,他们依旧使 用同样的方式去处理身边的人际关系。这类讨好者更多是习惯上的问题。 第三种是情感逃避型“好人”。

偏情感逃避型的讨好者更多地将自己的“好”作为情感盔甲,让自己避免应对消 极情感。他们害怕自己拒绝别人后,下次自己会遭受同样的拒绝;他们担心批评 别人之后,别人会拿小本本记下来;他们畏惧对别人愤怒之后,别人会对他们进 行打击报复。 结果也很明显。在这种状态下,因为缺少关于冲突的解决案例,讨好者非常容易 把自我的控制权让出去,交给了那些通过他们的友善和恐惧来支配他们的人。

做一个好人并没有错,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别人的需求是无限的,而我们用以 应对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不懂地如何去拒绝别人,如何去保障自己的利益, 那么我们就会颠簸在为他人而活的路上。 那么,我们该如何才能在本该拒绝的时候做出拒绝他人同时维护自我权利的决策 呢?如何才能够避免让自己成为一个“滥”好人?我想跟你分享下面几个小技巧: 第一,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这个世界。 世界并不会因为你付出就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不要奢求别人会给自己回报,当自 己能够做到这点时,讨好的倾向就好了一大半。如果别人对我们的付出不屑一顾, 我们更不该继续用“应该”的思维去行事,而是果断地停止自己的好。

举个例子,我曾经把一个关系一般同学的水杯打碎了,当时我也很着急,给他道 歉了十几次并且也给他买了个同款全新的水杯,但是对方依旧不冷不热,道歉信 息也不回复“没关系”,朋友圈照样发。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意识到,我们该做 的已经做了,再继续讨好实际上没有任何作用。我们就要停止过度的愧疚感,不 要让这些情绪绑架自己。 当我们对别人有需求时,我们就需要“低身下气”,想着先满足对方。固执的以 为对别人好,进而想要得到别人的好,这只会让自己感到失望和怨恨。坦然地 接受自己的付出,但是不要抱有他们能够回报的想法,我们就能够较好地控制自 己的讨好偏向。 第二,重构我们的自尊来源。

自尊有三种——依赖性自尊、独立性自尊和无条件自尊。依赖性自尊指的是依靠 外界对我们肯定的评价而建立起来的,在得到别人的赞美与认同时会非常开心, 在被别人否定和拒绝时会难过。而独立性自尊的建立依靠的是自我行事的准则。 而无条件自尊就是不需要任何理由,不需要任何评判标准和条件,能够完全的尊 重和接纳自己。大部分人的自尊是依赖性自尊,而讨好者习惯把别人的认可和 为别人做事当作自尊的来源,有更少的独立性自尊。 讨好者更倾向于消耗自己达到被认可的目的,而拥有独立自尊的人更多用努力 来达到被人认可的目的。重构我们的自尊来源,本质是将消耗转化为建立。努力 向别人说不,减少自己精力和时间消耗,把更多的资源投向提升自己。在进步中 慢慢获得独立性自尊,降低依赖性自尊的比例。 经常听到一句话“弱者才扎推,强者喜欢独来独往”,这句话不无道理。对于一 个缺少独立性自尊和无条件自尊的人来说,他们需要群体的认可,才可以构建出 自尊心。我们也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成就,培养自己的技能,让自己获得更多 的独立性自尊,这也可以降低依赖性自尊的比例。

第三,绝不放弃愤怒的权力。 如果你学不会拒绝,那么别人就无法知道你所能接受的边界在哪里。如果你不会 愤怒,那么别人很难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通过示好来避免冲突的发生,不仅是脆 弱、不稳定的人际关系的征兆,而且还会严重损害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和保持。 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在面对别人一次又一次的无理 请求中,如果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选择退让,那么我们的利益只会被不断压缩,最 后对方会因为某次你不能帮助他而翻脸,忘记你所有的付出。相反,跟对方提出 我们的边界和底线,可以避免对方得寸进尺,保障自己的基本诉求。 示好只是一种负面情绪的逃避策略,它只能短暂奏效,时间久了它依然会引发愤 怒和冲突。只有敢于去面对负面情绪,才能慢慢地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 感和需求,逃避拒绝、抵触畏惧感,只会带来更多的损失。 总之,没有否定权的人,实际上也是没有投票权的人。想要获得真正的尊重,我 想还是需要以自我为努力的中心,而不是他人优先。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够带给你 些许认知的改变。 好的,我们简单总结一下。

很多人总是拒绝不了别人的请求,尤其是自己忙得不可开交时,还给自己增加负 担,最后陷入无止境的疲惫之中。这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一直牺牲自己的利 益满足他人。 讨好型人格的本质是一种极端行为,讨好者过于渴望通过对他人好来获得别人的 正反馈,以及避免他人的拒绝、抛弃和愤怒带给自己的伤害。 讨好型人格分为三种,分别是:认知型“好人”、习惯性“好人”、情感逃避型 “好人”。

海量课程会员免费看,点这里在线咨询 广告

那么,怎样才能够避免自己过度讨好的行为,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呢?我给了你 三条建议。 第一,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这个世界。不要奢求别人会给自己回报,当自己 能够做到这点时,讨好的倾向就好了一大半。如果别人对我们的付出不屑一顾, 我们更不该继续用“应该”的思维去行事,而是果断地停止自己的好。 第二,重构我们的自尊来源。对于一个缺少独立性自尊和无条件自尊的人来说, 他们需要群体的认可,才可以构建出自尊心。我们也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成就, 培养自己的技能,让自己获得更多的独立性自尊,这也可以降低依赖性自尊的比 例。 第三,绝不放弃愤怒的权力。示好只是一种负面情绪的逃避策略,它只能短暂奏 效,时间久了它依然会引发愤怒和冲突。只有敢于去面对负面情绪,才能慢慢地 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逃避拒绝、抵触畏惧感,只会带来更多 的损失。

没有否定权,就没有决定权。讨好别人会让人觉得你是好人,但是不会觉得你 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我是卫蓝,很感谢一路上你的陪伴, 也希望未来的 道路上, 我们可以继续一同成长。

海量课程会员免费看,点这里在线咨询广告

THE KING

用心为大家推荐最好的心理学、恋爱约会方面的课程。多多关注我吧!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按钮

每周收到我们的精选课程和免费活动。

你已成功订阅!

出错了,请稍后再试

什么值得学-各种付费课程推荐分享评测 will use the information you provide on this form to be in touch with you and to provide updates and marketing.
武装头脑,给爱人一个稳定的呵护。

❄ “什么值得学”是公益非盈利的课程分享平台,如需课程,请联系作者礼貌索取。

 

❄ 欢迎捐赠199-699元,加入中文世界最棒的网课资源库,一次性拥有海量课程,免费学习全网最优质的课程,不再为网课烦恼,全心身投入到学习上,持续更新头脑和技能,跟上快速变化的时代。点这里咨询